新聞中心
公司未來發展的道路上也將始終嚴守法規、遵守承諾、嚴格按照質量、環境、安全三體系要求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,有效地加以實施和保持,并與時俱進。
這座大橋從規劃到通車用19年,耗資95億,每年通車4000萬次以上
發布時間:
2022-05-11
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,中國的國家建設也逐步的進入到快車道,尤其是交通的發展,更是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就,中國的基建力量的發展,從最早的人力建設,到現在的機械化,全部都是中國人民一點一滴的建立起來的,尤其是在各項關鍵技術上,我們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


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,中國的國家建設也逐步的進入到快車道,尤其是交通的發展,更是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就,中國的基建力量的發展,從最早的人力建設,到現在的機械化,全部都是中國人民一點一滴的建立起來的,尤其是在各項關鍵技術上,我們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
中國的橋梁建設一直以來在世界上位居守衛,從港珠澳大橋等等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橋梁建筑,當然也就是在山東青島,有一座長達25公里的跨海大橋,這座大橋凝聚了中國人民的無數心血,這就是后來有名的膠州灣跨海大橋,在修建這座橋以前,青島這座城市黃島區、城陽區和李滄區三個區的溝通十分不便,雖然同處一個城市,但是往來多有不便。
1993年開始青島市人民政府就已經開始規劃,青島膠州灣大橋可行性的方案,但也許是因為技術性的難度問題,這座大橋雖然已經進入規劃,但是遲遲沒有進入破土動工階段,直到2006年,才正式舉行了奠基儀式,標志著這座大橋進入了修建階段,當然整個工程也分為一期和二期工程,一期工程長28.047公里,二期工程長12公里。
當然在修建橋梁的過程中,需要克服的難點和重點有很多,尤其是由于膠州灣氣候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,因此工程難題也比較多,比如橋梁工程中最難的一段是在紅島海上互通立交橋,由于整個橋面都是在水面上難度頗大,因此整個工程在經過緊張的設計以后,采用了國內最大跨徑、最小半徑曲線滑移模架澆注箱梁,連續不間斷的澆筑了15個小時。
另外在修建大沽河航道橋的過程中,也遇到了很大的技術難題,在后來商議以后,采取了“雙邊鋼箱梁和橫向連接箱”,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建設跨海大橋的過程中,采用了這樣的技術,其中最大最重的橋梁,重達1000多噸。
而膠州灣大橋的順利修建成功,也標志這我國在建設跨海大橋方面技術已經做到了十分先進的地步,而且從設計到整體建設的思路上,都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,也獲得了很多的專利,而整個青島膠州灣大橋的修建成功,將極大的帶動青島到濟南等一系列山東城市的經濟發展,在建成通車以后,每年的通車次數達到了4000萬次以上,而且還在以每年1-2萬次的速度在不斷的增長。
也就是在膠州灣大橋建成通車以后,2011年塞拉利昂以膠州灣大橋的主體工程形象,發行了兩張紀念性的郵票,也說明了膠州灣大橋這個工程早已經走向了世界,并得到了更多人關注和重視。
相關新聞